上虞区政协:上虞区政协召开二届三十一次主席会议
发布时间 : 2025-08-15  09 : 10 来源 : 上虞区政协 字号 : [] [] []

近日,上虞区政协召开二届三十一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唤醒浙东运河时代活力 增靓“青春之城”风华气韵》重点课题。区政协主席金山中,副主席王永表、章颖芳、孙云苗、范国海、沈娟芬及秘书长陈学军参加,区委常委、副区长朱江桥应邀参加。

会上,上虞区政协相关负责人汇报课题调研成果。今年来,区政协聚焦《唤醒浙东运河时代活力 增靓“青春之城”风华气韵》,组建专项课题组开展系统性调研。

先后赴扬州、杭州、越城等地考察运河博物馆建设及保护利用等典型案例,实地踏勘上虞段运河沿线文化遗产。通过多维度调研、跨部门协作及专业论证,全面梳理保护现状与发展瓶颈,形成兼具历史纵深与实践价值的调研成果。

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及相关部门围绕大运河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积极建言献策。

区政协委员、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阮永兴提出,要深化文化研究,下好活化利用“先手棋”,找准突破支点,筑好活化利用“压仓石”,推进文创转化,唱好活化利用“地方戏”,提升浙东运河上虞段影响力,增靓“青春之城”气韵。

区政协委员、丰惠镇党委副书记赵益奇表示,浙东运河是流动的文化、跨界的遗珍、繁华的印记,建议采用固定的场景来演绎、凝聚各方的合力来保护、紧扣民生的需求来开发,让运河活起来,成为老百姓生活的日常。

区政协委员、区融媒体中心民生新闻部主任冯洁娜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大运河活化利用,创新传承模式,以文化IP凝聚青年人气,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激活夜间经济新蓝海,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赋能,让运河文脉在青春血脉中永续流淌。

绍兴市文史馆馆员、区政协特邀文史员罗兰芬认为,“运河不仅是流动的水系,更是奔腾的文化血脉,是串联上虞“4+X”文化体系的黄金纽带。”要深化运河文化认识,构建“一河串四脉”文化体系,彰显运河纽带作用,实施“三大工程”,推动运河文化焕新活化,打造“四带合一”的运河发展新格局,共同推动千年运河与“青春之城”交相辉映。

区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陈建木表示,要加强上虞运河文化史的基础研究,以项目推动上虞运河文化的振兴,把运河建设成为璀璨的文化带、绿色的生态带、缤纷的旅游带、人民的共富带。

区文广旅游局文物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坚梁建议,要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与挖掘,进行系统性研究、数字化保护,优化规划与政策执行,打造差异化文旅品牌,强化科技赋能与智慧管理,推动区域协同与社区参与,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宣传与教育,实现“保护-活化-富民”闭环,助力“青春之城”建设。

金山中强调,要提高认识站位,构建运河保护利用工作新格局。统筹协调机构,厘清部门职责,制定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并积极融入大运河城市联盟,推动运河文化传播与“青春之城”建设协同发展。要丰富文化谱系,拓宽运河文化传承发展新思路。深入挖掘浙东运河上虞段文化内涵,加强活态利用保护,推动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注重业态融合,培育上虞特色运河产业新生态。围绕产城人文融合,整合地域文化资源,联合浙东运河沿线城市开发跨区域主题游线,做优运河文化生态,打造“4+X”地域特色文化名片,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运河生态带、经济带、城镇带建设。

朱江桥表示,要强化统筹协同,凝聚合力,压实三级责任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席协作机制、整合文化遗产保护与督查制度,推动运河保护与利用的系统性提升。要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传承,落实分级分类保护法规,制定差异化修缮策略,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要突出以人为本,创新利用,通过打造“宜居、宜业、幸福”三大运河,让运河成为展示城市魅力、增进民生福祉的幸福纽带,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