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绍兴市政协人资环委——全力打造“无废城市”绍兴样本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5-06 来源:绍兴市政协办公室 浏览次数:字体:【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2019 年 4 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 11 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9 月,《绍兴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评审;10 月,我市召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推进会,标志着绍兴“无废城市”建设吹响集结号。

 作为全省唯一的试点城市绍兴,创建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进一步“拉标杆,补短板”,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绍兴素材。总体上看,我市推进“无废城市”创建有利条件很多,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

 1.固废处置能力不足力度不够。对工业固废处置的基础设施,有的因没有将其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谋划布局,导致工业固废处置能力不足问题凸显,离创建目标要求尚有距离。农业生产中畜禽养殖污染河道、农村秸秆燃烧污染环境、农药废弃包装物随意丢弃等现象时有发生,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尚处起步阶段,利用水平较低。

 2.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待深化。城乡生活垃圾市级层面立法工作尚需加快推进。在部分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压力仍较大,商场、菜场、餐饮等包装减量措施和限塑令落实还不够到位,面上分类工作依然粗放,收运处置能力有待提升,垃圾收运环节混收混运现象时有发生,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不够。

 3.要素保障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在建设一批配套工程中,部分项目在落地和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资金、土地指标、排污指标等政策制约,以至影响创建工作进程。相比传统行业和产品,“无废城市”配套的行业技术水平更高,产品更加环保,可以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量,但因生产成本和使用要求高等原因,导致其推广难度较大。如目前绍兴已可生产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农膜,但其价格比普通农膜要高得多,一般农户较难承担,造成推广困难。

 4.公众知晓度参与度尚需提高。目前,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但“无废城市”建设需要全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创建。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虽有效果但部分市民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抱有与自己无关的想法,全市整个创建氛围尚需提升,群众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全力打造“无废城市”绍兴样本,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制度设计,从严管控固废。重视“无废城市”绍兴样本的顶层设计,研究建立以固体废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率为核心指标的“无废绍兴”建设指标体系,并与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衔接融合,逐步形成环保政策倒逼、综合利用政策引导、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良好格局,构建固废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建立部门责任清单,严格落实国家固体废物统计制度,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区域难以实现有效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项目。提升畜禽养殖管理水平,减少源头污染。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广力度,将秸秆捡拾打捆机、粉碎机等列入农机补贴,因地制宜推进离田秸秆中小规模资源化利用。

 2.推进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减量。加快推进我市城乡生活垃圾市级层面的立法工作,切实抓好绍兴市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实工作。推动城乡生活垃圾等处理设施建设,鼓励采用 PPP 等模式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项目,推动实现城乡生活消费领域固体废物高效利用处置。为方便垃圾投放和群众监督,建议把垃圾袋、垃圾桶、垃圾车的颜色尽量一致起来。对垃圾收运车辆进行更新,严格分类收运和垃圾中转站的二次分类,落实堆放场地,做好大件垃圾的回收利用。加强对建筑垃圾、园林垃圾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处理,对低价值可回收垃圾实行兜底回收。严格执行国家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规定,重点对快递、外卖等行业开展专项治理,按要求落实“新版限塑令”制度,限制一次性塑料袋及餐具的使用,扩大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应用范围。

 3.强化要素保障,形成创建合力。进一步加大“无废城市”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在涉及“无废城市”的项目建设中,政府可利用的各种要素资源应适度向“无废建设”倾斜,将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尽可能保障设施用地。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金融支持力度。市级各部门要强化协调配合,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努力形成“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合力。加大“无废”技术和产品推广的帮扶工作,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有利于“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技术和产品实行财政补贴制度,减少应用成本,培育相关行业企业发展。加大对政府绿色采购中循环利用产品种类的采购力度。政府投资公共工程中,优先使用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等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推广新型墙材等绿色建材应用;探索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强制使用制度,明确产品质量要求、使用范围和比例。

 4.加强宣传引导,倡导全民参与。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加大舆论宣传教育的资金投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范围、全覆盖的宣传发动。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培育“无废文化”,组织评选“无废”社区、学校、宾馆、景区等活动,引导企事业单位开展“无废学校”“无废宾馆”等的创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以餐饮企业、酒店、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等为重点,创建绿色餐厅、绿色餐饮企业,倡导“光盘行动”;推动公共机构无纸化办公,创建绿色商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的作用,依法加强固体废物产生、利用与处置信息公开。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进行正面宣传,同时开设曝光台进行舆论监督。充分调动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基层的力量推动“无废城市”向深层次推进。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