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绍兴市妇联——发挥妇女作用 激发基层治理“她力量”
发布时间:2020-05-06 来源:绍兴市政协办公室浏览次数:字体:【

 近年来,在群团改革的背景下,我市村(社)“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全面完成,产生执委近 1.8 万人,增幅达一倍,建立巾帼志愿者队伍 2600 余支,各类以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为纽带的功能型妇女小组 6500 余个,基层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妇女的作用日益显现。嵊州村嫂、枫桥大妈、柯桥爱心娘子军等多元化队伍在五水共治、美丽庭院、平安建设等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冲锋上阵,成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


 但是,我市妇女参与基层治理中仍存在不少短板:一是参与度还不高。基层活跃的队伍基本由素质较高、家境相对优越的妇女组成,一些村(社)居家、留守妇女大多无一技之长更缺乏自信,除了传统守家、养老育儿外闲散在家,对公共事务关心甚少。二是参与层面有待提升。更多停留在环境卫生、歌舞宣传、劝解说和等层面,虽然我市先后开展了婚姻家庭辅导员、村淘电商、育婴师培训等工作,但因资金不足、力量限制、重视程度不一,一些好的做法仍没有覆盖到全市镇村。妇女参政议政、创业创新、法律维权、科学育儿、参与养老托幼事业等能力素养有待提高。三是各方支持力度不够。一些村(社)经常性靠几名妇联执委、热心妇女骨干自发自筹开展活动,连志愿服务服装都为自行购买,资金支持严重不足,部分基层群众对参与者还存在“出风头”的误解,这些均掣肘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建议增“三力”激发基层治理“她力量”:


 1.构建妇女参与机制,增“内生动力”。一是完善妇女议事会制度。依托“妇女之家”“妇女微家”等阵地,实现妇女议事常态化,妇女议事重要事项结果纳入村(社)“两委”议事清单。通过基层议事协商,提升基层妇女有序政治参与的信心和能力水平。二是做实妇女参与基层治理平台工作。由政法委牵头,打通全科网格和基层妇联对接通道,做实“全科网格+人员(妇女骨干)+服务(巾帼志愿服务队)”工作,将妇联队伍全面融入基层治理四平台,更好地运用基层妇女善于观察、了解民情、能说会道等特长。三是建立有效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选树基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行各地志愿服务积分兑换、道德银行等做法,以榜样的精神激励和“有德者更有得”的风尚引领,激发广大基层妇女参与村级事务治理的热情,提升社会认同感。


 2.实施妇女赋能行动,增“队伍能力”。一是加大妇女技能培训力度。建议由农业农村、人力社保部门牵头,将农培资金在原有基础上,向电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养老照护、婚姻辅导等各类适合妇女参与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项目倾斜,并将培训办到镇街,以家门口的培训推进家门口就业。二是培植注册备案的妇女队伍。由民政部门牵头,引导和帮助骨干妇女队伍在镇街备案注册,同时借助各镇街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平台,积极助推备案注册的队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促成其快速成长。三是实施母亲素养提升工程。借今年《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施行东风,要更加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妇女在涵养家风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支持基层妇联实施母亲素养提升工程、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3.共建支持保障体系,增“外在推力”。一是财政资金补一点,建议财政以巾帼服务项目资金形式设置专项资金,具体额度综合考虑村(社)申报项目内容和妇女人头数框定。二是购买服务贴一点,把养老、托幼、宣传等公共事务打包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持有能力的妇女队伍通过公开申报、公开竞争承接服务项目。三是社会力量筹一点,借助乡贤、爱心人士等资源,发动筹资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用于支持工作,同时利用专业人士做好项目策划、活动组织、宣传发动等专业辅导,引领工作整体提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