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民进绍兴市委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 打造绍兴文化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9-02-02 来源:绍兴市政协办公室 浏览次数:字体:【

 文化是绍兴最大的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已形成了文化旅游、动漫服饰、影视演艺、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等多个产业门类。金德隆文化创意园、东城智库、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基地、嵊州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发展平台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政策推动、投资带动、市场拉动和创意驱动的“四力共振”的发展格局已经确立。

 但总体来看,我市文化产业仍处在发展阶段,大而不强、多而不亮的特点十分明显。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单位 2 万多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641 家,上市公司 13 家, 2016 年全市实现文化及特色产业增加值 253.18 亿元,占全市 GDP 总量比例  5.3%,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占 GDP 比重,对标省内部分城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发展质量上来看,仍存诸多不足问题:

 1.产业特色不突出。说到绍兴产业,纺织、黄酒、珍珠早已闻名遐迩。回望文化产业,还缺少耳熟能详、令人折服的“拳头”产品。以特色街区、文化小镇、文创园区为平台的文创产业集聚区,千店一貌,同质化倾向普遍,还未能“酿造”出独领风骚,产值贡献率高的特色文化产业。

 2.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转化不足。绍兴是公认的文化资源大市,名人资源璨若星河,书法、戏曲、青瓷等各类文化扬名于世。作为首批国家历史保护名城,文化遗存更是星罗棋布,细细数来,仅非遗传承基地和各类载体总数就达到了 330 家。但对于这些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明显不足,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大部分文化产品只局限于记事本、茶杯、抱枕等常规性商品,缺乏进一步挖掘;单一的元素嫁接化产品多,创造性的融合性类产品少,如许多文创产品只将文化元素用于表面装饰,未对其深沉内核有进一步的思考。产业化思维尚显薄弱,产业化方式亟需创新和突破。

 3.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足。文化产业发展讲究多种元素、技术和产业的有机融合。从个体上看,绍兴文化资源较为分散,资源连贯性先天不足,而穿线搭桥、营造市场的功夫比较欠缺。从整体上看,《绍兴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立的以文化旅游业为引领的五大重点产业,彼此之间的联动效应尚不明显,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融合发展模式。

当前,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前所未有,多年积淀的相关政策激励和保障措施比较完善,随着“文创大走廊”三年行动计划深规方案的实施,将文化产业发展投放在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为绍兴文化产业营造起了良好的发展大势。马卫光书记在文化产业调研中多次强调,要把历史文化资源的厚度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真正把绍兴打造成为令人向往的文化高地。为此,我们建议:

 1.强化文化产业政策的执行力。文化产业要素丰富,往往涉及到多部门合作。2018 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文化绍兴”建设的实施意见(2018-2020 年)》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定下了发展路径和目标,各级相关部门要有统盘下棋的战略思维,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配合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学蜻蜓点水,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信念,一件一件具体抓意见落地,追求发展实效,做出发展业绩,高质量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

 2.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文化旅游业是提振文化产业发展气势,提升绍兴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要紧紧扣住“特色”两字,围绕千年古城、江南气韵、历史人文唱响“美丽山水城市”名片,下大力气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升一是深度推进全域游。整合山水景观、名胜古迹、康养休闲等项目,构建便捷的城乡旅游交通体系,推广管家式服务模式,推进城乡文旅无缝衔接。研发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推出特色演艺产品,挖掘绍兴美食元素,提升全域游消费能级,早日建成非来不可、非留不可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二是打造研学游购中国城市第一阵营。要紧紧抓住研学游购这一时尚风口,做强鲁迅故里的研学游购品牌,丰富讲解、参与、体验以及演艺活动等内容,还原、再现鲁迅先生生活、学习场景,提升鲁迅文化的感染力。以疏解古城功能为抓手,利用机关、医院原址兴建一批名人博物馆、非遗展示馆,积极引入黄酒、戏曲、非遗、水城等方面的体验活动,盘活绍兴更多的资源。强化绍兴书法圣地”建设,以绍兴文理学院书法项目获得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教育部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为契机,拓展相关产业,在书法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开放式书法作品创作基地和销售平台,笔墨纸砚,书法教学设备研发和智造基地,书法教师培训和书法普及培训基地,打造独树一帜的研学游购标杆地。

 3.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将工业企业中创意设计分离出来,像当年主辅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样重视创意设计。发挥建成文创园区在创意产业上的领军作用,积极引入独角兽企业入园,培育和扶持好本地文创企业,打造关联度高、共享度高的创意产业链。做足“文化+”文章,充分运用数字信息、虚拟科技、网络技术,加快推动文化资源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向跨界融合要生命力、生产力。进一步推进影视动漫产业发展,以安昌影视创新小镇为载体,久久为功,深入打造绍兴的国际电影节,促进影视资源交互流通,为绍兴影视文化产业“弯道超车”提供载体。以《古城保护条例》实施为契机,加大千年古城定位宣传,举办古城文创产业高峰论坛,千方百计引进和留住人才,将创意思维、融合智慧汇聚到绍兴。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融入“一带一路”,打造专业性推广平台,推进绍兴与世界对话,提高绍兴文创产品在世界的影响力。

 文化产业已成为省委确定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绍兴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绍兴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促进绍兴动力转换的重要途径,也是千年古城再次打造国际坐标的机遇。在新的“赛道”,绍兴要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奋斗精神,不断打造文化产业新高地,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