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绍兴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了不少打基础、筑平台、强主体的工作,文化产业发展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比较少;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价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品的比率不高、途径不畅;文化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不够,产业化支撑不足;一大批极具市场前景的非遗产业和传统工艺还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文化产业对旅游经济中的游、购、娱没有做到统一协调、有效整合;对各类文化产业的主体支持力度还不够大,等等。 为此,我建议: 围绕“名区、名家、名作、名企、名店”五名主题,做好“梳理、整合、集聚、推介”四篇文章: 1.扶持一批绍兴有基础全国有影响市场有前景的产业。比如动漫影视、戏曲演艺、戏具戏服、书法、出版、竹编、青瓷、根雕、铜雕、砖雕、越塑、扇艺等行业,摸清底数、规模、匠人、作品、产值、市场等基本情况,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走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2.打造一些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区(城、园、街、店、坊)。充分利用旧城区改造、文创特色小镇建设、城中村改造、旧厂区改造等现有资源,开辟文创园区;利用现有的绍兴博物馆、绍兴美术馆、绍兴大剧院、绍兴新华书店、鲁迅电影城等大型文化设施,打造绍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创办文化特色商品一条街,把绍兴的书法、美术、竹编、青瓷、根雕、铜雕、砖雕、越塑、扇艺及其他绍兴非遗产品摆上营业柜,真正把产品作为商品乃至精品,成为绍兴文创旅游产品的抢手货。 3.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仔细梳理现有政策措施,从提供场地、税收优惠、技艺传承、品牌塑造、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规模经营、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扶持,把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做响。积极促成各类非遗传人、名师名匠与各类职技学校挂钩,使技艺传承有人,社会就业门路更加广泛,文创产品数量上规模、质量出精品。 4.统一做好文化产业规划组织推介等工作。统一做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做到文化、旅游、产业、商贸于一体,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合一城,并真正将规划落到实处。大力发展文创会展业,有系统的推介计划、形象展示、标语标识,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做到政府、企业、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