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绍兴市行政区划的调整,绍兴的城市化将迎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依赖度越来越大,供水的安全性也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在国内大部分城市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紧缺状况和供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的时候,汤浦水库为我们绍虞平原、慈溪部分地区的300万群众提供了充沛的优质生活生产用水。但正是由于绍兴市区多数人口依赖汤浦水库单一水源的状况,提醒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对供水安全保障问题进行深谋远虑。迫切需要我们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地统筹规划市区供水布局,抓紧备用水源建设,以适应未来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增长需求,并切实提高安全供水的应急应变能力。
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市区行政区域的调整,城镇人口的进一步集聚,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市区生活用水在用水结构中的比例将会大大增加,同时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对用水的水质和水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水量紧缺问题已经显露。目前汤浦水库供应区域包括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和宁波慈溪,供水受益人口约300万,供水压力越来越大。2013年高温季节,超100万立方米(设计能力)的天数达50余天,最高达到115.38万立方米,已达到供水饱和程度。汤浦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8亿方,而2010年和2011年汤浦水库年供水量分别达2.75和2.91亿方,已接近或超过汤浦水库年入库总量。预测绍虞、虞北平原2020年优质水需求为127.5万t/d,加上向慈溪供水20万t/d,优质水日供水量为147.5万t/d,超出了汤浦水库的供水能力。遇连续干旱或特殊干旱年份,优质水源保障能力明显不足。
三是单一水源格局存在较大风险。多水源供水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但目前汤浦水库为绍兴市区唯一的生活供水水源,需经泵站提水至达郭水库后,经13公里隧洞输送至宋六陵水厂,为唯一供水途径,如遇供水工程发生事故,或市库区发生重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时,将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唯一供水途径也给工程维护管理及运行调度带来困难。
四是备用水源不足和后继工程进展缓慢。按照城市供水要求,县级以上城市至少有一个备用水源,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多个水库多水源联合供水,互为备用的标准,目前我市尚不能完全满足此要求。市区保留的青甸湖备用水厂、曹娥江水厂作为急备用水厂,其水质很难达到饮用水安全标准。且曹娥江水厂与汤浦水库同属曹娥江水系,为上下游关系,存在同时均不能供水的风险。而在建的15万吨/日规模的平水江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因为涉及政策处理等复杂问题,进展相对缓慢,即使按期在2015年底建成,也只能缓和当前水准的高温季节用水需求。
因此,从用水安全角度出发,亟需对市区战略性水资源储备作出科学规划,加紧备用水源建设,加快更新和改造城乡供水管网,实现多水源联合调度,以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此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抓紧启动备用水源建设。一是要尽快启动上虞隐潭水库工程。隐潭水库位于曹娥江支流,2012年已列入省重点项目,应积极采取措施,力促工程早日开工。其建成以后既提高曹娥江流域的防洪能力和灌溉保证率,又可承担上虞区及周边的中、长期供水任务。二是要启动绍兴夏泽水库水源工程的规划等前期工作,使其早日列入备用水源建设项目。加快上述两个备用水源工程建设进度,使之最终实现与汤浦水库进行东中西的三库联合供水的目标,增强我市饮用水安全和保障能力。
2、实施绍兴供水管网与上虞供水管网联网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水源和管网平时既可独立运行,急需时可互为备用,实施“三库二网一联”的绍虞城市群供水总体格局,增强防御突发事件、连续干旱和特殊干旱等风险的能力。
3、进一步落实《绍北城镇密集区供水水源规划》,加强对已创建的合格饮用水源的保护。要加强监管,明确界定保护区域,以及禁止、限制、控制建设区域,并切实做好水土保持、植被保护、生态建设、污染防治、搬迁整治和动态监测等各项工作。
4、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源保护补偿机制。要在完善现有饮用水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资金”。从生态环境补偿费、排污费、水资源费、水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并专门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