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绍兴的特色和优势,民间资本是绍兴的宝贵资源,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2年,我市民间投资为1287.36亿元,占全市固定投资总额的74.74%,比上年下降0.48 个百分点。由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民间投资制约因素较多,存在着门槛限制“不让投”、缺乏保障“不愿投”、信息短缺“不敢投”、实力不足“不能投”等等问题。破除障碍,激发活力,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是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落实稳增长、扩内需政策的有效举措,事关绍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点
国务院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和有关部委42项实施细则,表明了国家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态度和决心,指明了民间投资方向,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要解放思想,把握方向,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要牢固树立对民间投资“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理念,对一切遵守法律的投资创业活动都给予积极支持,旗帜鲜明地鼓励创业创新,宽容失误。要把创业创新作为重要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二、彻底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
研究制定我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具体实施细则,突出增强可操作性。要消除政策差别。在市场准入、行政服务、要素保障,产业扶持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要给予政策扶持。对新开办的民间投资实体,要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支持,加大财政贴息、融资担保和投资补贴等方面的财政扶持力度;对以社会效益为主,投资回报率低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要建立合理的价格补偿机制,让民间投资有利可图。要保护合法权益。坚决制止各种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现象,并对民间投资环境投诉做到及时受理、依法处理,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为民间投资创设载体搭建平台
要结合绍兴实际,进一步抓好平台载体建设,积极为民间投资提供服务。要创设投资载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为民间投资进入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投资机会;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发展、循环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各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吸纳民间投资,推动转型升级;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围绕纺织、机械、医药化工等特色产业,规划建设专业市场及细分市场,走市场带产业的路子,推动区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要征集推荐重点项目。通过召开项目征集会、成果推介会,发布投资促进政策,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好的项目成为民间投资的重点,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流动。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民间投资审批流程的再造优化,进一步减少项目审批前置条件,精减审批部门、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实现民间投资审批提速提效;建立健全投资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行业前景、投资项目、优惠措施、市场准入标准等投资信息,加强对民间投资的监测预警,避免向过剩行业重复投资。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鼓励发展民间商会、行业协会、投资咨询中心、技术支持中心等社会中介组织,为民间投资者提供立项审批、股份制改造、法律保护、专利申请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四、民营企业要知难而进积极发挥投资主体作用
国务院“新36条”和有关部委42项实施细则,为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打开了大门。面对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民营企业必须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勇立潮头。民营企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动积累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打造自主品牌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能力水平。民营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创新投资机制,通过合作、联营、参股、设立投资基金等方式,形成资金联盟,联合投资,抱团发展,提高民间资本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 别
绍兴供销大厦有限公司董事长 工商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