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酒产业在与白酒的竞争中弱势不改,面对洋酒、红酒品牌咄咄逼人的市场扩张同样进退失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黄酒的市场份额仍在小幅下降。同时,从黄酒产业内部看,上海、江苏等地的黄酒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正在异军突起,例如陕西户县正在打造“黄酒故里、中国户县”。前有列强、后有追兵,绍兴黄酒产业犹如逆水行舟,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黄酒的区域性消费特征没有突破。江浙沪传统地区与其余地区的市场份额比例约为6:4,黄酒的全国、海外战略推广虽有进展,但力度不足。
二是黄酒龙头企业的领军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素有“黄酒第一股”之誉的古越龙山,2011年销量仅占黄酒市场4%左右的份额。而张裕葡萄酒有近20%的市场占有率。再将古越龙山与贵州茅台2000年至2012年的主营收入、净利润数据做一对比:茅台主营收入从11.14亿元增加到264.55亿元、净利润从2.51亿元增加到134.0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是30.21%和39.30%。古越龙山主营收入从3.91亿元增加到14.22亿元、净利润从0.83亿元增加到1.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11.36%和7.19%。虽然从稀缺性来说古越龙山不如茅台,但古越龙山目标人群远大于茅台,显然其潜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三是黄酒龙头企业的媒体战略存在局限性。我市一些黄酒龙头企业的媒体宣传、广告营销等活动,总体感觉不够和谐,进行同质化竞争,缺少大局意识、全局意识。
四是黄酒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薄弱。一是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市场培育缺乏创新,销售人员力量投入明显不足。二是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水平较低。三是黄酒原料受制于外地供给,影响了绍兴黄酒的品牌建设。四是国企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比如,古越龙山的股权激励计划迟迟不能出台,大大滞后于其他酒类上市公司。
二、面临的发展机遇
当前,绍兴黄酒产业也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产业发展的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对黄酒支持力度超过其他酒种,黄酒酿造技术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二是饮酒观念的理性回归。从消费趋势看,近年来,黄酒的低度、营养、保健的优势逐渐得到显现。
三是有利的外部环境。厉行节约的政策导向,白酒的塑化剂风波、红酒的假酒泛滥,使黄酒作为国宴酒、公务酒、礼品酒的附加功能不断提升。
三、对加快绍兴黄酒产业发展的建议
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政府重点扶持,进一步重视和规划好黄酒原料的粮食基地建设,确保龙头企业的原料供给和品质、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和实施古越龙山股权激励计划,推动“会稽山”和“塔牌”上市工作。依托绍兴黄酒产业规模和品牌优势,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品牌、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大力弘扬绍兴黄酒文化。继续办好绍兴黄酒节,提升黄酒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做好酒文化旅游等文章。运用影视作品和各类媒体,让越王句践的投醪劳师、王羲之的曲水流觞、贺知章的金龟换酒等这些绍兴酒的典故佳话,成为推介绍兴黄酒的一张金名片。
3.黄酒企业要加强市场营销。把绍兴黄酒的历史文化、品质质量、品牌声誉等方面优势,转化成为市场营销的推动力。完善销售网络建设,引领黄酒消费潮流,进一步拓展绍兴黄酒的海内外消费区域和消费群体。提高绍兴黄酒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推动绍兴黄酒从传统走向现代,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域消费需求。龙头企业要重视网络营销和与电商的合作,开发适宜于网络销售的包装产品,使绍兴黄酒快速走向全国和海外。
4.加大绍兴黄酒品牌保护。加强黄酒质量监控,绍兴黄酒行业协会要与质检部门合作制定更有前瞻性的黄酒原料标准、工艺标准、生产基地标准、添加剂标准,进一步规范绍兴黄酒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做好绍兴黄酒品牌保护工作,加强黄酒企业监管,依法打击损害绍兴黄酒声誉的行为。发挥黄酒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规范和自律,避免本地黄酒企业的低价无序竞争,真正使绍兴黄酒产业的支柱地位得到新的提升。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 别
绍兴文理学院附中高级教师 农工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