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再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民进绍兴市委会通过调查研究,对如何提高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形成若干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近几年我市中小学生体质检测数据显示,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不佳,体重较低或超重比例高达50%以上;身体机能发展状况不良,肺活量随年龄增长不升反降;近视发生率普遍较高,而且呈低龄化。最近我们随机抽查了市区两所初中的两个班,发现有三分之二学生近视;另据前年省教育厅对我市22所普通高中高三学生抽检结果,有14所高中学生近视率超过80%,6所高中超过90%,某所省一级重点中学高达99%。
不仅如此,我市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呈双下降趋势。一是随年级升高反而下降,二是逐年下降。2009年,我市小学生体质健康总体平均分是80分,优秀率为21.6%,初中生总体平均分是76分,优秀率为12.8%;2010年小学生总体平均分和优秀率分别下降至77分和13.7%,初中生分别下降至74.5分和10.4%;高中生的优秀率则由11.85%下降至8.37%。
省教育厅公布的我省高校生源地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我市新生体质测试总分平均值2010年下降到全省第6位,总分及格率2011年下降到第7位,耐力和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至第8位,速度灵巧类、柔韧力量类分别降至第7位和第9位。虽然某些数据近年有所回升,但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总体水平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据国家863合作课题项目近年对我市2348名大中学生调查,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达43.1%,也就是说,每10个绍兴青少年当中有4个以上患有亚健康症状。
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是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诸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课业负担过重。在由来已久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超纲、超量、超时的课业负担成为学生的家常便饭,学生睡眠时间普遍不足。据我们对市区一些初中学校调查,半数以上学生家庭作业每天要做到晚上10点至11点钟,其中一些名校学生要做到晚上11点以后,睡眠时间不到8小时。一方面是课业负担过重,一方面是休息和睡眠时间过少,他们的体质内存被严重透支。
二是学校体育弱化。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地位日趋边缘化,体育课常常被挤占、挪用,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则成了游戏课或自由活动课,有的学校甚至实行圈养式管理,规定学生课间不得离开教室。教育部规定要保证中小学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实际上很少有学校执行到位。究其原因,既有应试教育使然,也有体育师资不足或活动场地器材不足的局限,还有安全问题的顾虑。
三是家庭教育存在误区。许多家长为应试教育的潮流所挟裹,重智育轻体育。在我们抽查到的市区两所初中两个班学生中,明确表示双休日和节假日参加学科培训辅导的比例分别高达86.5%和88.5%。
四是不良生活方式带来消极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课余宁愿放弃户外体育运动而在家里沉溺于玩电脑、手机或网络游戏。城镇学生平时大都以车代步,缺少必要的运动。
三、全社会共同努力,破解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之困
青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破解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之困。
1.强化政府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课业负担过重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因,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必须从采取强力措施整治课业负担过重这个顽症入手。一方面强化政府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政府监测公告制,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如统计局)对学生课业负担情况实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程安排、体育和文娱活动时间、作息时间等易于量化的项目。教育部门通过教育门户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告。学校也要将这些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实行教育行政问责制,对违反减负规定的学校,一律取消其各类教育荣誉称号及申报资格,并予以通报;对减负到位、办学行为规范的学校则给予表彰。
另一方面要完善考试制度,尽快建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评价制度。高考制度的改革有待国家和省的顶层设计,但学生的学业评价和中考改革,地方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通过学业评价和中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打破唯分数论,将学生从作业和考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2.强化学校体育建设,确保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量足质优
健康以体育为先。强化学校体育建设是当务之急。一要按规定开足并上好体育课,规范教学内容、体育测试和成绩评定;注重提高体育课技术含量,让学生通过从小学到中学体育课教学掌握一二项体育运动技能,并养成习惯终身受益。二要落实大课间和课外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有一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三要全面设立和规范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健身意识,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此教育部门要加强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尽快改变专职体育教师缺编、兼职教师上体育课的现状;要增加学校体育经费,保证有足够的体育设施设备让学生正常开展体育活动。对一些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尤其需要加快改善。
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统筹建立健全中小学生保险政策和校园伤害纠纷调解制度,从而为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 重振学校体育雄风“保驾护航”。
3.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良好环境
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为导向的学校体育工作促进机制,每年对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公示,并把检测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对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学校,评优实行“一票否决”,情况严重的予以问责。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方式,鼓励孩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促进智力发展。社区要普遍建设适合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的场馆和设施,并经常组织社区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和其他户外活动,促进青少年成为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方面军。新闻媒体要多多传播“正能量”,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推波助澜。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 别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 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