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加快绍兴旅游景点建设
发布时间:2011-07-27 来源:市政协办浏览次数:字体:【
 

绍兴山青水秀,景色旖旎,人文荟萃,古迹遍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众多的旅游景点。但综观目前绍兴旅游现状让人喜忧参半,主要表现在:景点众多却小而分散;景点文化内涵深厚却未能得到深度演绎与开发;景点起步较早,但设施比较陈旧,缺乏个性与特色。现代旅游服务的理念未能在此得到较好的体现,周边市场的竞争又使绍兴旅游充满了挑战。为此,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快推进绍兴旅游景点建设:

一、深化景点内涵

绍兴旅游景点的人文气息浓郁,但娱乐性、参与性的内容缺乏,因此,要从软性上加强文化包装宣传,创意互动性、体验性项目。鲁迅故里是绍兴旅游的龙头,要深度提炼挖掘鲁迅极其文学作品的深髓,将鲁迅儿童时期的生活场景化。建议将鲁迅故里的婚俗、祝福等蜡像文化改为场景表演,可邀请游客共同参与,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绍兴民俗文化。沈园要重点提升爱情文化,开辟爱情诗园,开展由游客参与的现代情诗、情歌竞赛,努力打造千古爱情名园。东湖可开辟采石文化展示区、学划乌篷船体验区和婚纱摄影基地。要创造条件打通山北至山南(或向东)的暗河,将绍兴重要历史文化典故刻于暗河石壁,形成东湖地下暗河景观长廊,丰富东湖文化内涵。在兰亭景区内做精书法博物馆,建成书法收藏、展示、研究、交易、体验、休闲基地和国际兰亭书法文化朝圣区。在大禹陵景区内补充景点体验休闲项目。利用影视等表现手段,再现4000年前洪水滔天、大禹治水场面,提升大禹陵景区人气。在越王城展示句践卧薪尝胆、立志复仇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表演场景或影视片断。在名人故居中根据各景点的历史特点和环境特色,提出文物资源的配置方案,在展厅的陈列模式和手法上有所创新。

二、提升景点设施 

全面改造景点引导标识,公共设施。景点的标识牌应有中英文对照,公共信息图象符号要醒目规范,体现科学性和人性化,公共建筑、游步道、垃圾箱、厕所等外观造型既要与地域文化相匹配,又要与生态文化相协调,能烘托整体环境。景点休息设施要改变单一枯燥的造型,创意生态型、故事型、文化艺术型等多种形式。增加景点停车场、点和引导提示。当务之急要扩大鲁迅故里停车场地,并改善停车环境,尝试分类停车,分设出入口。要在高速公路或主干道沿线设置景点信息牌,将旅游景区(点)的信息提前告知游客,明确景区在高速公路上的出口位置及普通公路的岔口,表明景区(点)距高速出口以及普通公路岔口的距离。

三、优化景点服务

景点要注重提供人性化、细节化服务。为游客提供游览简图,配备残疾人、儿童、老人专用设施、用具,满足特殊群体服务。目前,在一些景点中,由于道路设施复杂,很多残疾人不能像健全人一样饱览风景。建议通过一些设施的改造,使轮椅残疾人、盲人这样的特殊群体也可以进入景点游览。在游客较为集中的景区,设置邮政纪念服务点,提供具有绍兴地域特色的纪念邮票、明信片、纪念戳,为游客提供个性化邮品制作服务,吸引游客参与现场制作。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适当配备英、日、韩外语导游,提供便携式语音导游租赁服务。开设咨询投诉,紧急救援电话服务,在主要景点设立医务室。东湖等水上游览为主的景点要增加安全巡视员、救护员,险要地段要安装护栏和水下拉网,增加安全警告标识牌。

四、改善外部环境

要严禁在景区(点)及周边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旅游景区(点)规划范围内的污染企业实行关、停、拆、迁。对景点局部空间外围进行改造,景点周边的街区和村落环境建设要与景点基本一致。目前,对东湖运河北片要尽快规划建设与东湖文化、景观相吻合的建筑与景致,改变景点周边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同时,通过建设串通景点交通的旅游巴士环线和水上巴士环线,改善绍兴旅游的交通环境,带动绍兴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推进整体创新

    以5A为抓手,以古城为核心,连同周边重要景点共同申报5A。形成内有绍兴古城之“月亮”,外有柯岩、鲁镇、大禹陵、越王陵、宋六陵、兰亭、东湖、湿地公园、吼山等“星星”。众星捧月,星月辉映的大

景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确立城乡旅游一体化意识,发挥城乡旅游的各自特色。城市旅游重在发挥千年古城、文化名城和江南水城的魅力,乡村旅游应在有效利用稽山鉴水、民俗风情、农业经营等资源上做文

章,使城乡旅游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科学发展。同时,构成古城、景区、景点统一管理、相互联网、互相协助的游客中心体系,保证游客快捷、顺畅、无障碍地到达各个景区与景点。(屠剑虹)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