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纵横
祁彪佳和他的寓园
发布时间:2011-07-15 来源:市政协办浏览次数:字体:【

吕  山 


  明末,祁彪佳筑别业于寓山称“寓园”。他的《越中园亭记》遍述越中诸园,说到“寓园”惟称“予于乙亥乞归,定省之暇,时以小艇过寓山,披藓剔苔,遂得奇石,欣然构数楹始,其后渐广之。亭台轩阁,具体而微,大约以朴素为主。”文字俭省,徒令人生寻踪无处之憾。


祁彪佳所称乙亥年,即崇祯八年(1635年)。该年他因病告假回到梅墅故里。寓山在梅墅西,相距约三里许,不过两座连绵小石山而已,祁彪佳童稚时常去那里玩乐,二十余年后重游旧地,往事历历在目,于是动了念头,如他自己所说“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自该年开辟草莱,历三年惨淡经营,规模粗成,“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央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一时间引来远近宾朋流连其间,吟山咏水,别有一番雅集景象,祁氏自己又撰小文四十几节分叙园中诸景,连同友人诗篇,编为《寓山注》。近四百年风雨沧桑,除了两座长满荒草枯藤的寓山,“寓园”迄已荡然无存。所幸有他的《寓山注》,尚可供我辈望文生影,遐思无限。


中国园林以山、水、建筑、花木为四大要素,所谓“北雄南秀”,大抵北方园林以建筑瑰丽取胜,南方园林偏重于叠山理水,妆点自然,祁彪佳聪敏过人之处在于他看到“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此地正山阴道上,鉴湖一曲,山色湖光,四时佳兴,怎能容不伦不类名堂,因此,他特别重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不让建筑物占去太多地位,有一点亮台轩阁,也只为造成“参差点缀,委折波澜”,引人入胜的效果。祁彪佳由水路入园,所以园的东面他修了“水明廊”,“循廊而西,曲池澄泓绕出于青林之下,主与客似从琉璃国来,须眉若浣,衣袖皆湿”,一条廊便生出如许清丽景色。在西面他建“通霞台”,因右邻“绝壁竦立,势若霞褰”的柯岩,祁彪佳说“柯山之胜以此甲于越中,今尽以此台之眺望,台之为景有不必更为叙志者矣”,可谓言简意赅。


祁彪佳自称他的“寓园”大约以朴素为主,确实,如“选胜亭”“妙赏亭”“笛亭”,往往素桷竹椽,不稍雕琢,甚至连油漆也省了。他解释“选胜亭”说“登亭回望,每见霞峰隐日,平野荡云,解意禽鱼,畅情林木,亭不自为胜而合诸景以为胜”,因此画栋雕梁变得毫无必要。而“太古亭”“斫松葺茅,不加雕垩”,祁彪佳自认并非刻意仿古,而因为其地“负冈荫渚在幽篁老干间,潇然独立,不共花鸟争妍冶,亭可谓得其所矣”,如果绘饰一新,反而与环境不相和谐。


寓园又有梅坡、松径、茶坞、豳圃、樱桃林、芙蓉渡,即花舍等,无不是祁彪佳倾心自然的旨趣所在。他说“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在韵人纵目,云客宅心,予亦不暇缕述之矣。”因为这些都是具象之物,容易神会。但如“远阁”等,固须有崔嵬之势,以便登高望远,“尽越中诸山水”,但祁彪佳心目旷远更在物外,说是“态以远生,意以远韵”。因而远阁所见,不惟千叠溪山,万家灯火,遥想“禹碑鹄峙”,“越殿乌啼”,更有故国神游之慨了。由此可见祁彪佳在追求“天然图画”般的审美情趣的同时,又时刻不忘国家社稷。身在园林,心怀宫阙,内心处于极矛盾的痛苦中,“寓园”还别有“寓意”存焉。


崇祯亡后次年,清军攻陷南京,祁彪佳绝命于他一手策划修建起来的寓园,历时尚不足十年。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