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纵横
千古风流演到今——新昌古戏台掠影
发布时间:2011-07-15 来源:市政协办浏览次数:字体:【

吕士君 


新昌山区民风淳朴,尚武多艺。民间艺术品类繁多,异彩纷呈,有音乐、曲艺、舞蹈、杂耍等40多种;地方戏曲历史久远,百花齐放,有高亢激越的调腔、名扬全国的越剧、别开生面的紫云乱弹、幽默诙谐的布袋木偶、表演独特的目连戏、乡情浓郁的滩簧等。众多的民间艺术和地方戏曲形成了不少传统的演出活动,如农历正二月的灯戏,四五月的麦黄戏,七八月的潮头戏、九十月的秋后戏、十一、二月的春前戏,此外还有庙会戏、祠堂戏、和戏、罚戏、禁戏、谢戏等等。


这些频繁的演出活动,要凭借戏台为载体,新昌城乡的古戏台大都设在祠堂和庙宇里,乡民称之“历年台”。明清以来,此类戏台相当普遍,据1952年统计,全县的万年台达到827座,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戏台,仅城关镇就有10余处。这些古戏台造型别致,各有千秋。走访这一座座古戏台,让人回味无穷。


城关镇的城隍庙戏台。为县级文保单位,始建于明初,明成化年间重修,1986年移建到大佛寺风景名胜区。此台木构建筑,单檐歇山顶,台平面近于正方形,(边长415米,至檐口高42米,台板高12米,今已拆除)台顶有一藻井,直径24米,深11米,7层16组斗拱由大趋小上收结顶,斗拱形制规整精巧。圆井方台,取天圆地方之意。古代无音响设备,这种奇特的藻井,能起到扩音作用,使演员唱腔优美,珠圆玉润。据《新昌文化志》记载,1940年,新昌越剧女科班发展到60多班,阵容强大,人才济济,演文戏也演武戏,非常活跃。当时的城隍庙等戏台,就是她们的常演之地,后来闻名全国的“四花一娟”、“十姐妹”,大都在此初露锋芒,然后闯出山门,走向大中城市的。


巧英乡三坑真君殿戏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新昌的古戏台中保留最好的。此台为清代建筑,藻井露明部分,小八斗上由16层16组药卉(变形斗拱)螺旋式逐层收缩盘结至顶(四角平身科,二跳),设计之精,雕饰之美,还音之佳,令人赞叹。三坑真君殿与沃洲山真君殿、儒岙彼苍庙等古戏台,既演戏,还定期举行一些庙会活动,吸引本县和邻县群众参加,热闹非凡。


镜岭镇溪西何家祠堂戏台。此祠堂建于清咸丰年间,为县级文物保护点。这是一处包括有前廊、正厅和戏台组合而成的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尤其是戏台,十分考究。此戏台歇山顶,呈方形,长宽均约5米,周有6根石柱,均系本地有名的西坑碧石雕镂而成。台前两短柱上蹲有石狮,缕刻精工,栩栩如生。前台柱正面有两副耍头牛腿,牛腿雕刻古代服饰人物,手执宝瓶,寓意吉祥平安。台顶为层叠菱角牙子藻井。图案多为蝙蝠,大小不一,气韵生动。台后之屏风呈弧形状,上绘福、禄、寿三星,前面可容乐队。台檐四角有龙头伸出,状貌古朴,不加华饰,斗拱上之人物雕塑,手执如意、宝瓶、灵芝等,均完好无损,四周花板上均镂有戏剧故事,人面细如胡豆,无人一一细辨。台上还有两副戏联,一作隶书,为:“旧曲翻从玉连琐,新声径爱郁轮袍。”一作行书,为“及第卢生梁未熟,成婚刘女扇犹披。”两联均实指戏剧曲牌和故事,十分贴切。


位于天姥山麓拔茅镇斑竹村的章家祠堂戏台。此台以精美的木雕艺术著称。戏台和门廊看楼相连,与大殿合成一个四合院,藻井有8层24组卷浪纹木雕片,逐层缩小至顶。藻井天花板为狮子捧绣球浮雕,前面两台柱雕有骑马之武将,后面两台柱也雕有古代人物像。这里是一位章姓状元的祭祠,祠堂大,戏台也非同一般。


大明市藕岸村的路廊戏台。新昌除庙宇和祠堂戏台外还有不少是路廊戏台,又为“街台”,平时似路廊模样,供行人歇息,演戏时则变成了戏台,处于藕岸村闹市口的路廊(乡人称“观音堂”),即为此类戏台。因路廊四角有四根粗大的石柱,柱腰凿有凹槽,可镶嵌四根横木。有戏班子来,在横木上铺上木板,就成了象模象样的舞台,这台子妙在四面的观众都可以看到演出,应是村民的创造。


镜屏乡外练使村的镜澄埠戏台。这是一座独特的路廊戏台,它建于1933年,位于镜岭镇通往回山及东阳尖山的大道上。台分三层,下为门楼,中为戏台,上充演员宿舍,戏台高达292米(因下层为通道,台高些以利人行)。这座路廊戏台是与商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摊贩、货郎和乡亲们,既可以在这里做买卖,又可以在街路上、沿阶石旁和两侧店铺的楼上看草台班子演出,其乐无穷。


东茗乡章家畈村紫寨岭真君殿戏台。此戏台十分精巧,台高15米,台面33平方米,台顶藻井为九层十六组卷浪纹斗拱,底部直径3米,螺旋式逐层盘结至顶,顶部铺有盘龙,卷浪之间镶嵌木花板,四周饰浮雕蝙蝠,戏台的柱坊、后屏风、牛腿等木构件都彩绘精雕西游记故事,如蟠桃会、孙悟空大闹天空等,栩栩如生,四根粗大的乌株树台柱上镌有两付挂对:“对酒当歌载明月,隔帘点后记红霞”,“南游北涉三弓地,古往今来一饭时。”读来很有点意思。此戏台建在殿堂内,但因殿内门前又横着一条宽3米、长20米、5间面的两层穿路廊,艺员的化妆室就在路廊顶层,故此戏台也可称之为“路廊戏台”。


新昌县众多的古戏台,作为传播戏曲文化的载体,功不可没,如今虽然有了诸多现代化演出场地,但古戏台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且这些古建筑已成为当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了游客的玩赏之地。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