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纵横
臭豆腐与霉豆腐
发布时间:2011-07-14 来源:市政协办浏览次数:字体:【

王立导 


绍兴油炸臭豆腐摊店,星罗棋布,随处可见,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许多来绍兴旅游的中外游客,总想慕名亲口尝一尝这一地方风味小吃,宾馆饭店已作为必备的特色佳肴。古城特产的别样乡情,漾动在他们的嘴里,飘逸在他们的鼻下,闪耀在他们的眼中,口动心游,这是历史古城无声有味的画外音。


油炸臭豆腐遍及大江南北,非我绍兴独有,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武林门、长沙的火宫殿……都有它的市场。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吃了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后,深情地感叹道:“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的嘛”!


湖南长沙火宫殿的油炸臭豆腐,是切成三角形的豆腐块,稍用硫酸亚铁水泡过,再用蘑菇、冬笋、黑豆豉水、曲酒制成的陈年卤水浸泡后,用茶油炸制。外焦里嫩,盛碗拌辣椒油,味道香辣,别具一格。可惜如今小贩贪近利而简作,我们绍兴人吃来,总觉得太多辣味而少滋味。“文革”初期,长沙“红卫兵”在“破四旧”中,雄赳赳气昂昂地赶向火宫殿时,发现面前贴着一张大红纸,上书“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的嘛!臭豆腐竟然救了火宫殿的灭顶之灾,独步古今,传为酒后话料。


武汉街上推着小车在市场上叫卖的臭豆腐,据说也是靠硫酸亚铁等溶液浸泡而成的。广州的臭豆腐不知是用什么东西搞得特臭,油炸起来满街飘臭,惹得周围居民怨声载道。


我们绍兴的油炸臭豆腐,是用压板老豆腐切成小方块后,浸渍于霉苋菜梗卤中,使豆蛋白腐发松,渗入咸卤,油炸后色泽黄亮,外脆内嫩,产生“闻着臭,吃着香”的独特风味;远闻臭得舒服、臭得落胃,入口透香,食之觉得鲜美可口,常令人欲罢不能,涂上辣末酱,味道更佳,形成自己的特色,受人喜欢。遗憾的是有的摊店以盐奶泡水替代,其气其味能与卤汁浸渍的相比。


有人问谁家的油炸臭豆腐“正宗”,这好象了解绍兴谁家腌菜正宗,谁家晒的干菜正宗,谁家做的新酒正宗一样,它们都是民间普通的土产和菜肴,只存在做得“得灵”不得灵,“顺手”不顺手而已。豆腐的质量、霉苋菜梗卤的质量、油的质量、油温的把握、制作技术、人的经验等决定了油炸臭豆腐的质量。我们觉得不用霉苋菜梗卤浸渍的,很难说是“正宗”的吧!


据老辈人说,如果用野苋菜梗的霉卤制作的臭豆腐,由于力头足、味更佳。绍兴现在还有不少中老年人,将压板豆腐切成方块,经霉苋菜梗卤浸渍(也有贪方便,从市场上买现成的),加盐或酱油,再加上菜油、味精清蒸,出锅涨足整个碗面,浓香扑鼻,由于卤汁渗入豆腐内部,蒸熟后里面有许多细孔,松酥多汁、鲜美可口。也有用卤浸白板豆腐干,三五日后,冼净蒸吃,加麻油、味精,另有一番滋味。这种绍兴传统菜肴,在五十年代以前,是一般人家的日常菜肴。现在仍有不少家庭自作一尝,以解一馋。它更牵动游子乡情,港澳亲友见之备感亲切,有的还将生坯带回去,重温家乡旧梦,寄托游子的一份思念、一份追索、一份依恋。


最新医学研究发现:“臭豆腐”在所有食品中维生素B12含量最高,可有效防治老年性痴呆症。查《现代汉语词典》对“臭豆腐”的解释:发酵后有特殊气味的小块豆腐,可作菜。此“臭豆腐”应是又称“豆腐乳”、“乳腐”的“腐乳”。旧时生活水准低下,民间自家制作极为普遍,各地制法规格色味不同,名称各异,我们绍兴人(包括在鲁迅著作中)都称它为“霉豆腐。”


北京王致和的臭豆腐很有名。相传是清代康熙年间我们绍兴老乡王致和在京制作的。这种腐乳把豆腐切成小方块腌制发酵而成。吃时放些素油,闻之味臭、食之咸香、经济实惠。旧时挎篮小贩串街与红色酱豆腐(即红方腐乳)一起叫卖:“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现已多为瓶装,供货于副食品商店和超市。


有一个腐乳进京的民间故事: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一天由余杭抵达无锡,在胜安桥下见一民舍旁摆放着一大批泥坛,将运扬州,问装的是“豆腐乳”,乾隆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好奇地问个究竟,在旁的绍兴师爷便将它的来历告诉乾隆:过去绍兴有一家饭店,多购了豆腐,又恰遇乡下老家有要事,关了几天门,回来后发现已经发霉长毛,小本生意赚钱不易,不忍赔本,切成小块,撒上盐,放入泥坛,打算日后自己当菜吃,结果日久透香,一尝口味还不错,一传十传百,人们争相购买,风行一时。乾隆听得入神,一尝味道鲜美,便题写了    “胜安豆腐乳”五个大字,并通谕御前膳房列入宫膳菜单。


相传汉末三国时,会稽已有腐乳问世。魏时古书中有“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的记载。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嘉靖时期,山(阴)会(稽)腐乳已远销东南亚印度近十个国家。


越民素来喜吃霉腌食品,对“越霉越香越开胃”的绍兴先辈,自然会对这类食品精加研制,绍兴产酒,腐乳加了酒,增加了美味和香味。由于腐乳均呈正方形,所以根据其品种制作分为:红方、腐方、青方、棋方等四大类。“红方”制作乃加红曲和黄酒,不加红曲形状略小的“醉方”,不加黄酒为“青方”(即:臭方),由于只放盐,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价格最低,是旧时贫户过饭之常品。俗语:“臭霉豆腐过冷饭头”,生动反映当时贫民之生活状况。


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方早已被市场淘汰,不再生产。近年来为了恢复传统产品,曾有少量瓶装“臭豆腐”生产,然价格不菲,买者不多。


我们认为富含维生素B12的臭豆腐,就是广义上的霉豆腐。绍兴腐乳用上等黄豆为主要原料,豆腐中的植物蛋白细菌类数十天的发酵,分解出各种氨基酸,同时合成大量的维生素B12(经测定每100克腐乳含维生素B12为10微克左右),还含有酵母,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根据浙江省老年医院研究所统计,65岁以上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已达5%。已知缺乏维生素B12会加速大脑老化进程。因此适量吃些霉豆腐,对预防老年疾呆症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报载,毛泽东生前喜食霉豆腐,医学专家认为霉豆腐含有亚硝酸盐,细菌超标并疑有霉变物质,对人体不利,曾多次劝阻,然而这位伟大领袖却我行我素。有趣的是小平同志也特别爱吃自家制的霉豆腐。二位人杰,一个来自湖南,一个来自四川,相隔千里,口味习惯不一样,怎么都对霉豆腐一往情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趋同心理?还是其口味为人所共赏?我们能否从一首绍兴民间古诗中找到答案:“明言臭豆腐,名物正相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清臭蕴芬芳。珍饲馐富人趣,野味贫者光,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餐馔若有尔,宴饮亦无双,贫困得实惠,赏口乐未央。”


绍兴的臭豆腐和霉豆腐与其他土特产一样,同样蕴含着古越文化的神韵,展现着浓浓的民间风俗风貌,融含着独特的意和味。叙述着风土人情,讲述着生活跨越过岁月河床时的感情流程,浓浓乡情,撩人旧梦,浮想联翩。久久寻味,荡漾着淳朴的风情。在繁忙热闹的现代生活中,带给我们无限的回味。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