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信恩
金秋十月,江南古城绍兴。一座总投资2亿,占地9公顷的“鲁镇”(一期)工程,终于在鉴湖之畔、柯山脚下悄然撩开其神秘的面纱。9月8日晚上举行了隆重的开园典礼,10月1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绍兴的知名度一半来自鲁迅”,此话一点不假。国内外许多人知道有绍兴,都是从读鲁迅作品开始的。绍兴有今天,离不开鲁迅。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这些年真正使绍兴成名的是鲁迅。鲁迅作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早已使“鲁镇”名声远播,而这正是无价的无形资产和宝贵的旅游资源。绍兴县瞄准鲁镇背后巨大的旅游商机,在稳步发展柯岩风景区的基础上,投巨资建造一座总面积为52万平方米的鲁镇景区,是颇有远见的大手笔,也是绍兴向“旅游大市”战略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鲁镇”是鲁迅所虚构的一个有着特定时空界定和特定人文内涵的典型文学环境。自《孔乙己》中第一次出现“鲁镇”以后,又先后在《明天》、《风波》、《社戏》和《祝福》中连续出现。而《阿Q正传》中的未庄,就是鲁镇的一个村子。鲁迅生前到过绍兴农村的许多集镇与村庄,包括外婆家所在的安桥头、舅父居住的小皋埠与皇甫庄、大姑妈所在的吴融、小姑妈所在的东关以及哨口金、柯桥、柯岩、樊江、阮江、东浦、娄宫、三江等地。这些集镇与村落均有历史悠久,靠近湖江与海涂,水乡风光浓郁等特色。鲁迅祖母出生于鲁墟,母亲姓鲁,鲁迅与母亲和外祖母的关系十分密切。安桥头又是鲁迅常去的地方。所以鲁迅特别喜欢使用鲁镇这个名称。但这并不等于说鲁镇的原型就是绍兴农村的某一集镇,因为现存的任何一个绍兴的古镇都无法容纳鲁迅赋予鲁镇的丰富内涵。正如几十年前,人们曾经讨论过“京华何处大观园”,结果却找不到一处可以完全对上号的大园子一样。
鲁迅为我们所提供(或者说创造)的“鲁镇”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鲁迅有意以鲁镇来显示传统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几乎全部内容,从风俗到制度,从思想到宗教,从日常生活到行为准则。鲁迅几乎是通过“文献式”的描摹,为我们展示了清末民初中国江南农村的一个缩影,进而让读者观照生活于“鲁镇“的各式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历史命运。他(她)们当中,有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如孔乙己与祥林嫂);也有被人漠视而又自欺欺人,麻木不仁的奴隶与看客(如阿Q与《孔乙己》中的小伙计);有封建统治者的卫道士与帮凶(如赵太爷与鲁四老爷),也有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及其女子(如双喜与阿发)。
随着岁月的流逝,鲁迅所处年代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貌,离今天的读者越来越远了。人们经常可以听到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感叹鲁迅的书真难读,真难懂……如今,在鲁迅的故乡建起一座既依托小说原著,又旨在弘扬鲁迅文化的全国第一个以鲁迅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式景点,可谓审时度势,其创意更新,气魄更大,意义亦更深远。正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在参观了初露端倪的鲁镇以后所说的那样:鲁镇是鲁迅作品有形化的表现。
作为浙江省2003年的重点工程和绍兴市的重点旅游工程,鲁镇的开发和建设从一开始就得到了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不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精心设计,十分到位。柯岩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县旅游局副局长鲁锡堂告诉笔者:鲁镇景区的开发建设,是构筑一个鲁迅先生在故乡的精神家园,并将绍兴的桥文化、石文化、水文化、酒文化、名士文化等融合在一起,通过仿古建筑、场馆展示、节庆活动、人物表演等手法,使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得以生动地再现,从而让游客更形象地认识鲁迅笔下诸多人物所处的社会场景。鲁镇与鲁迅故里等景区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以往绍兴旅游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的局面,必将吸引全国众多的受过中等以上教育,读过鲁迅作品的慕名者前来参观、体验。
鲁镇是传统旅游景区和现代主题公园理念相结合的产物,设计者根据旅游功能将鲁镇景区划分为:传统餐饮区、传统商铺作坊区、传统府宅民居区、寺庙文化区、水上游览区等五大区域,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目前,传统民居区几处主要台门已经完成,正着手于内部的布展装饰。传统商铺区建设已经完成,部分商铺已开始招商,酒店、茶馆、戏台和鉴湖治水建筑都已竣工。尤其是鲁府、赵府、钱府三大台门,气势恢宏,土洋结合,各具特色,将生动地再现鲁镇中的“名人”形象。过去只能从鲁迅作品中读到的文字场景,眼下在鲁镇都成了活的、动的立体的场景。
鲁镇的设计与建筑风格也得到了鲁迅亲属和一些鲁迅研究专家的赞赏和认可,它和以重现历史真实为主旨的东昌坊口鲁迅故里可谓各有千秋,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解读鲁迅小说的有效途径。
如今,当你漫步在鲁镇街头,不但有桥可依,有水可嬉,有石可品,有酒可酌,而且有戏可听,有艺可观。你将看到阿Q怀揣“鲁镇通宝”,走向赌场;孔乙己跛着脚来到咸亨酒店赊酒;九斤老太摇着芭蕉扇感叹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祥林嫂在鲁府的河埠头被贺家岙村民抢去与贺老六成亲;钱府的假洋鬼子正抡起“哭丧棒”痛打阿Q……而庄重肃穆的祝福与祭神场面,更是别处所难以见到的。
鲁镇商业街区的前景也十分诱人。且不说柯岩景区每年150万左右的客流量,单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贡品店”,就能让各地的游客大饱口福。
被历代帝王所看中,列为“岁岁来朝,年年进贡”对象的绍兴贡品,都具有质量上乘,产地单一,享用至尊,价值多重的特点。例如:被列为菜蔬贡品之一的贡瓜,多采用6寸左右的上等青瓜,洗净沥干后,用甜面酱拌和,一层一层装入坛内,然后用黄泥封住坛口,酱渍半个月以后,瓜呈青红色,即可取出,洗去酱泥,切片佐餐,咸中带甜,清脆爽口。传说当年清廷宫中,早晨供小米粥,均喜用贡瓜佐餐。初夏开始,多吃素净菜肴,皇亲国戚竞相效尤,绍兴贡瓜于是扬名京城内外。他如贡茶(即绍兴御茶园所产之平水绿茶)、贡菜(即绍兴传统的霉干菜,清代由绍兴地方官员亲自监制,由专人运往京城)、贡糕(即绍兴人所称的“香糕”,以孟大茂品牌最为驰名)、贡鸡(即绍兴龙山脚下所产的越鸡)、贡酒(自南北朝至唐宋,绍兴酒一直是皇室十分喜爱的佳酿,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国宴酒”)、贡方(系绍兴腐乳中之上品,尤其是红方中的太方,制作精良,很合皇上的口味)、贡鱼(绍兴人习惯将鱼晒干食用,但朝廷规定进贡需用活鱼,而且必须是鳜鱼,即绍兴人说的“寄花鱼”)等八大贡品,也将汇集鲁镇。鲁迅生前不但爱吃这些“贡品”,而且多次馈赠亲友,有先生的大量书信与日记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