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 求
过去,绍兴城里有一种“荐行”,相当于现今的保姆介绍所、职业介绍所,专为富户介绍女佣,这种佣人却被俗称为“白吃饭”。从事介绍工作的荐头人一般也是女性,以中老年居多。所谓“荐行”,其实没有规章制度等象模象样的东西,甚至没有办公场所,荐头人住处的台门斗通常是她们从事职业介绍的地方。据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等人回忆,1919年前,覆盆桥周家新台门的台门斗隔壁住有一位被人称作“单嬷嬷”的妇女,她就是荐头人。一些农村妇女常常到此地希冀通过“单外婆”谋取帮佣的工作,有的时候竟坐满了台门斗两边的长石凳。所以,我们有理由说,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塑造了卫老婆子、祥林嫂等艺术形象,有许多素材源于这位“单外婆”和她所介绍的那些身世悲惨凄凉的农村劳动妇女。 清末民初,农村经济萧条,农民难以糊口,而在乡下是几乎没有赚取现钱的机遇的,农村妇女往往涌向城里找工作,特别是遭遇自然灾害的年份。她们既无文化,又无技术,想在城里谋生,帮佣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如果人在城里又没有什么亲友可投靠、荐介,唯有到“荐行”碰碰运气。雇主则亲自出马或指派管家到“荐行”挑选。雇主需要什么样的佣人?他愿支付多少佣金?等等,在双方交易过程中,主要由荐头人从中撮合。双方如能达成口头协议,雇主会付一些酬金给荐头人,一是答谢荐头人的荐介,二是荐头人也负有担保女佣品行的责任。那些找到工作的女佣自然知恩图报,也会送些诸如鸡蛋、鸡鸭、瓜果之类的土特产给荐头人。这种荐头人像媒人一样,了解供需双方的情况,能说会道,靠这“两头吃”维持生计。其中荐头人荐介奶妈这一工作时,呈现令人酸鼻的一幕:年轻的农村妇女们都手抱婴儿等候在“荐行”,待需雇奶妈的雇主光临后,她们得当场演示,给自己的儿女喂奶,经雇主考察,年纪轻,身体好、奶水多的被选中后,她就得舍下自家的孩子为人家当奶妈去了。在涌向城镇谋生的农村妇女当中,不乏有祥林嫂式的寡妇,她们蒙受的岐视、欺压和剥削已被鲁迅揭露无遗:当荐头人卫老婆子带了出逃的祥林嫂初次引见鲁四老爷时,他立刻“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要不是“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要不是”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要不是“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鲁四老爷是绝不会收下这个“败坏风俗”的寡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