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我市政协委员踊跃为网络大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 : 2023-01-16  16 : 25 来源 : 绍兴市政协办公室 作者 : 绍兴市政协办公室 字号 : [] [] []

6月底,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对11个设区市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任务,其中包括“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7月29日,市委召开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绍兴市委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实施意见》。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高水平网络大城市,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精神,助力助推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市政协开展了一系列协商建言活动。特别是8月份,市政协集中开展“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专题协商月活动,发动广大政协委员立足本职岗位为网络大城市建设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的建议意见,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采纳。

在日前召开的“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 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专题协商座谈会上,部分市政协委员聚焦主题,交流建言,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强化集成电路产业辐射带动能力

寿景兴 市政协委员,绍兴袍江工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市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越城区是我市“一核六心多节点”网络大城市空间布局体系中的发展极核,要充分发挥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的极核作用,强化辐射带动能力。

为此建议,科学规划布局园区产业链企业。集成电路企业对部分原辅料的供应链时效要求较高,在制订园区规划时,要充分听取中芯绍兴、长电绍兴等核心半导体企业的供应链配套意见,提前布局、预留相关配套供货企业发展空间,确保供货时效。

确保园区企业用电保障。集成电路产业园目前整体电力预留空间不足,相关部门要及时协调,解决好园区企业用电难问题。

加大引才留才稳才力度。加快人才认定和政策兑现速度,研究制定特殊工艺从业人员职称评定办法,不断提高人才获得感。

加快在皋埠片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引进知名教育集团负责运营,在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难题的同时,提升教育服务品质。

更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亚东 市政协委员,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


聚力推进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要在“五个之城”主跑道上找准结合点、切入口,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中来。

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提升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建议在全市广泛开展“除险保安”行动,完善单位和个人主动参与“除险保安”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枫桥式”平安家庭创建,推进全域“枫桥式”建设,积极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15分钟社区生活圈。

金融是网络大城市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是资源配置的枢纽。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及金融监管体系,如何不断丰富完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使得金融体系更加多层、多元、广泛覆盖,为不同的经济主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是绍兴接下来深化金融改革的新目标。建议加快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专项政策调研,制定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业务管理办法,更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网络大城市需要城乡“双向奔赴”

汪 薇 市政协委员,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首席评论员


一个高水平的网络大城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是要能双向流动的,充分发挥融合、聚合、耦合的效应。但长期以来,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都是有利于加快城镇化,逆城镇化的有关政策鲜有见到。

早在2017年,湖北武汉就提出鼓励市民下乡的优惠政策,建设市民下乡、乡贤返乡、产业兴乡等“三乡”工程。湖州安吉也出台政策,明确农村租地租房可以以租权来形成物权。此类制度创新,让城市和乡村各类要素得以流动起来。绍兴作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3个整市试点之一,已经试点宅基地“三权三票”改革,但类似的明确宅基地流转中确权登记发证的有关政策还没有落地。

中央把乡村振兴作为练好内功、夯实基础的压舱石,所以在谋划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时,需要突出城乡一体、城乡融合。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未来城市不是独立生成的,而是城乡两个要素市场,在政策、资本、产业的驱动下实现自由流动、双向奔赴而共同成就的。


打造魅力节点助力网络大城市建设

王玲爱 市政协委员,浙江东厦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绍兴吹响了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号角,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建设也启幕了。杨汛桥作为融杭桥头堡、临空主战场,如何发挥融杭区位和临空优势,打造魅力节点,大有文章可做。

精心谋划布局,找准发展坐标。杨汛桥要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找到自己的发展坐标,强化“环省城”概念,借力杭州发展,借助地铁时代,打造承接杭州产业溢出和功能分散的平台,吸引产业、人才落户,不能陷入房地产路径依赖。

抢抓临空机遇,致力二次创业。杨汛桥要努力破解增量土地供应不足、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问题,依法依规全面整治提升老工业园区,实现腾笼换鸟。同时,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积极承接杭州产业梯度转移,吸引优质产业落户,加快培育新动能。

提升城市能级,形成反向虹吸效应。随着地铁开通,杭州辐射作用、虹吸效应同步放大,杨汛桥要提升城乡品质,加强精细化管理,让城市乡村更有魅力,通过地铁开通等有利条件发挥反向“虹吸效应”,将人才吸引进来,真正做到宜居宜业宜游。


让网络大城市成为“最有爱的城市”

陈 洁 市政协委员,绍兴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执委会主任


建设网络大城市,既要建好有形网络,也要建好无形网络。建无形网络包括要进一步正向激励群众“善行”,凝聚更多正能量,为“两个先行、五个率先”新征程和网络大城市建设注入一股“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不竭动力。

为此建议,树立“大慈善”发展理念。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红十字会核心业务、民政慈善事业和文明办的志愿服务体系,打破三个部门单位各自为政的现状,强化工作统筹,把爱心善行进一步拓展到捐款物、捐技能、捐器官、捐服务等方方面面。

协同“全社会”共推共享。一方面要实现更多部门的多跨协同、数据共享,共同打造爱心平台;另一方面要发动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

构建“一体化”运转机制。建立“市县镇村”一体化运转机制,构建适合各层级应用的四级子场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取人道爱心服务。

实现“全过程”追溯留痕。有效打通公益足迹透明开放通道,让每一项善举都得到鼓励和肯定。


民生议事堂

按照市政协“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专题协商月活动部署,8月以来,各区、县(市)政协围绕全市首批21个网络大城市功能节点,在“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委员会客厅”“协商驿站”等平台,就如何培育“多节点”开展协商座谈。


越城区孙端街道:

打造边界融合示范区


日前,孙端街道政协工委围绕网络大城市功能节点,组织开展了“孙端-道墟发挥交通区位和平台优势,打造边界融合示范区”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活动。

座谈会上,委员们和其他与会人士踊跃发言、建言献策。马泽文委员认为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加快项目落地和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区位优势,努力打造出一些硬核示范成果。林洪超委员提到传统产业对人才的渴望,希望通过人才引进、人才留驻和人才培养助力产业转型发展。区派选调生胡瑕讲到贺家池的治理改造,建议打造生态走廊,使文化旅游纵深发展,让绍兴故事得以延续。

大家表示,绍兴网络大城市建设中对孙端的定位,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孙端要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同上虞道墟街道加强规划、建设等多层级协同融合,用好孙端特有的交通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擦亮“鲁迅外婆家”文旅金名片,一体打造“服务周边、带动乡村”的网络大城市功能节点。


柯桥区齐贤街道:

加快推进“未来之城”建设

日前,齐贤街道召开“加快推进‘未来之城’建设”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活动。“未来之城”是柯桥区加快推进“杭绍星城”建设进程、在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中展现最美风范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该区率先打造的17个重点开发片区之一,齐贤街道是“未来之城”片区的主要街道。

协商会上,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从“未来之城”建设理念、定位、特色,柯桥未来医学中心功能定位、医疗资源统筹协调,未来之城法定规划快速审批、交通规划编制,加大高新优项目招引力度,强化资金、土地、人才要素保障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区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加快推进“未来之城”建设作互动交流。委员们表示,将加强后续跟踪,继续为高质量加快建设“未来之城”献计出力,有效助推党委政府中心任务落地落实。


掌上履职

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任务,是事关绍兴今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近日,市政协在浙政钉“绍兴政协·掌上履职”平台,围绕“我为绍兴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献一策”开展网络议政。持续为网络大城市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已经成为全市政协委员的情怀和责任。

蒋尧清委员:绍兴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既要融杭联甬,跳出绍兴看绍兴建绍兴,又要建设好经营好市内的经济社会大网络,使城市群连成片、串成线,从而实现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



徐梁委员:统筹“铁、轨、公、水、空、管、邮、枢、廊”九大要素,充分发挥综合交通集聚辐射作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步伐,推动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交通基础。



陈松委员: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应该是低碳、智慧、幸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应该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要把城市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树立一体化建设理念,将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等作为生态系统有机整体中的子系统,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实现动态平衡。



丁继红委员:网络大城市是一种开放式进化的空间组织形式,其所有要素中,人才是核心。要充分运用和挖掘普通人才,用好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人才,努力做到用人所长、用人所愿、人尽其才。



张钦委员:绍兴市共有古井1131处,数量居全省第一。特有的古井文化以及独特的市井风俗,是历史留给绍兴的宝贵财富。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助推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建议加强古井文化保护传承,并作为绍兴古城申遗的重要内容。



赵斌锋委员:建议在打造网络大城市中,更加注重物流体系建设,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一起推动绍兴农村的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让更多农民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