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同心向党”品牌 赋能高效履职尽责 ——市政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 : 2022-08-26  16 : 48 来源 : 绍兴市政协办公室 作者 : 绍兴市政协办公室 字号 : [] [] []

政协党的建设和履职工作,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只有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切实做到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九届绍兴市政协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本届政协的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打造“同心向党”特色履职品牌,创新推进党建工作与委员履职融合发展,不断健全政协协商民主体系,推动政协更好地成为“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努力在践行“两个先行”、奋进“五个率先”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为助力助推绍兴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市域发展之路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设立履职党组织 实现“两个全覆盖”

市政协切实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政协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把设立履职临时党组织作为“同心向党”党建系列的重点进行打造,积极探索构建政协系统党建新格局。

以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为依托,设立9个党员委员履职党支部,将专委会所联系界别的党员委员全部编入履职党支部,党员委员按照“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方式,接受原单位党组织和政协党员委员履职党支部的双重教育管理,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同时,各履职临时党支部根据专委会所联系界别的中共党员具体情况,建立若干履职临时党小组。党小组建立形式可不拘一格,但都要紧密结合委员履职实际。

“政协党组—履职临时党委—党员委员履职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委员—界别群众”履职党组织体系的建立,打造了政协系统党建工作“直通车”,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活动组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黏性,真正实现党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有效促进党建与履职深度融合,推动政协职能作用高效发挥。

创新党员委员联系制度 画好最大同心圆

为充分发挥党组成员和党员委员在政治引领、发扬民主、合作共事、廉洁奉公等方面的表率和模范作用,市政协建立党组成员联系相关界别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双联”制度。

根据安排,市政协党组成员各联系委员5名,市政协党员委员履职临时党委委员各联系委员3名,市政协各专委会党员委员履职临时党支部支部委员各联系委员2名,专委会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由各专委会统筹安排,确保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全覆盖。

“双联”制度的建立,将更加密切市政协党组成员、党员委员、党外委员之间的联系指导,把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落实在日常工作各方面,推动党员委员以“争先率先领先”的奋斗姿态走前列、作表率,提高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性和综合履职水平,从而发挥好政协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作用。

创新“同心教育基地”建设 “双向发力”促履职

近年来,市政协面向委员、面向社会、面向海内外持续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同心”系列宣传品牌建设。“同心教育基地”就是“同心向党”履职品牌的一大特色。

依托名士之乡独特优势,借助市域范围内的名人纪念场馆场地,市政协在省内率先分批开展“同心教育基地”建设,并制订具体的工作规则。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三批共10家“同心教育基地”,分别为马寅初故居、孙越崎纪念馆、邵力子故居、胡愈之故居、金善宝院士纪念馆、农工党浙江革命活动史料陈列馆、周建人历史资料陈列馆、范文澜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和徐光宪纪念馆。

同心教育基地成立以来,已组织各界别委员前往学习、考察、交流,学习绍兴籍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民主人士在中共党史、新中国史、统一战线史和人民政协史中的贡献与地位,让委员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实现“同心教育基地”传承优良传统、培育爱国情怀、激励民族精神、启迪同心思维、增强责任担当的积极作用。基地已经成为加强委员思想引领的新阵地、学习培训的新载体、凝心聚力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