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简单地讲,就是让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只有环境好了,企业才有创业创新的热情,才能创造更多的税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拉动经济,改善民生。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已由抓项目转向造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2018 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就是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委马书记提出要努力打造全省最优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在绍兴安心经营、放心发展、舒心生活。盛市长提出要全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可见,优化营商环境是个大课题,这个课题已经实实在在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 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绍兴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和民营经济的集聚地,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营商环境在全国来说应该算是好的,这也使得民营经济发展有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基础。但要实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市的目标和任务,要真正“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就必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放水养鱼。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止境,核心是要深化改革开放,释放企业主体的活力,促进社会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进一步优化绍兴的营商环境?我建议: 1.切实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滋养企业发展壮大,才能吸引企业创新创业。而政务诚信建设对营商环境十分重要,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企业非常关心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变化,也非常希望政府的政策能真正落地落实,不要成为“玻璃门”、“弹簧门”,也不要“新官不理旧账”。政策千条万条,不落实的政策就是一张“白条”!譬如,政府批给你项目,却连能评都不给你解决,这怎么叫落地?又譬如,还在攻关、建设之中的项目,有关部门不问青红皂白就收回有限的科研补贴,能算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吗? 2.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企业集聚市场要素,把企业做大做强。营商环境作为一种“软实力”,一定要用“硬措施”来保障。当前,要借党政机构改革之机,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职能,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权力运行方式变革,推动依法履职,规范政府用权,彰显制度优势。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切忌简单粗暴,杜绝怠政懒政,譬如在行业集聚、环境整治等方面,不要搞“一刀切”,不要硬生生地把生产环节割裂开来,这样做既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观。 3.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更加默契。为此,要健全和拓宽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平台和联系渠道,在涉及行业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上,政府部门要多作调研,多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建立良好的“亲”“清”政商关系。“亲”“清”政商关系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以前存在“亲”而不“清”的现象,现在变成“清”而不“亲”了,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譬如,政府部门领导到企业食堂吃个工作便饭有何不可?日前,山东青岛市委市政府就明确,上门服务企业或开展调研可在企业食堂安排工作餐,我们绍兴是否也可以“理直气壮”公开表个态?另外,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前提是民营企业家的健康发展,党委政府要重视和关心企业家队伍建设,可安排民营企业家到地方乃至中央党校学习、培训,组织企业家集中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从而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要素红利”正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也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优化营商环境更显重要,这也是深化改革的一个机遇,我认为弥足珍贵。我们要沿着“‘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让企业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这些最基本的方面做起,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获得感,让绍兴营商环境由“筑巢引凤栖”成为“花开蝶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