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纵横
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
发布时间:2017-03-15 来源:市政协办浏览次数:字体:【

  

  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绍兴古城内西部。北至胜利路,东至环山河及仓桥直街,西临府山西路、环城西路,南至环城南路、司狱使前,总用地面积63.92 公顷,涉及建筑面积21.5 万平方米。公元前490 年,越国大夫范蠡受越王句践之命“筑城立廓,分设里闾”。利用卧龙山为屏障,在其东南麓建起了一座周围二里二百二十三步,设有陆门四、水门一的小城。城邑“西北立龙飞翼之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陵门四达,以象八风。”这座城后称句践小城。小城建成后,出于城市发展需要和军事防御目的,范蠡又在小城的东南建筑了城周大于小城10 倍的大城,大城“周二十里七十二步,不筑北面,陆门三,水门三。”实际上,小城是越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垒,大城是越国的经济中心和生产基地。小城和大城合称大越城,是为越国国都。而句践小城的兴建,也成为绍兴城的开始。

  隋开皇十一年(591),越国公杨素修郡大城,史称“罗城”,又将句践小城向南作了扩建,并予以修缮,称为子城。吴越国之后,子城仍得到历代郡吏修缮。北宋嘉祐五年(1060)初,刁约守城,奏修子城。据宋嘉泰《会稽志》卷一记载:“子城陵门亦四,曰镇东军门,曰秦望门,曰常禧子城门,曰酒务桥门。水门亦一,即酒务桥北水门是也。”斗转星移,沧桑变迁。绍兴古城虽已经历了2500 多年的漫长岁月,但至今城址未变,格局依旧,风貌犹存。当年的句践小城,依然有许多越国遗迹可寻。今天,这一区域已成为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是古城中的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府山为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核心,越国遗迹和文物古迹遍布。府山,又名卧龙山、种山、兴龙山。清乾隆《越中杂识》载:“卧龙山,在府城中,盘旋回绕,形若卧龙,越大夫文种葬此,又名种山。康熙戊辰,翠华南幸,驻跸于此,易名兴龙山。府治驻东麓,故俗称府山。”卧龙山曾是越王句践的宫殿所在,又是历代郡衙、府衙的所在地,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春秋以后,历朝多有建筑,至宋时,亭台楼阁多达72 处。

  山上松竹交翠,绿意盈眸。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来此访古探胜,赋诗抒怀。王羲之、贺知章、李白、白居易、元稹、秦观、辛弃疾、陆游等都在此游览,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美文佳句,流传千古。

  今府山之巅重建了古朴浑厚、飞檐翘角的越国建筑飞翼楼;在府山东南麓建有面临街衢的越王台,而背负山峦的越王殿则与越王台南北呼应,仅百米之遥;在府山西南峰恢复重建了吴越国时期的越中胜景蓬莱阁。府山上还有文种墓、摩崖石刻、清白泉(碑)、龙湫泉、紫翠亭、雷公殿、风雨亭等众多古迹留存。

  西园,是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胜景,位于卧龙山西麓。由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始建,为后宫游乐之地。钱镠之孙钱弘倧让位其弟后,迁居于此,益加整治,园圃之美,驰名吴越间。北宋景祐三年(1036)蒋堂知越,再兴西园,后继者王逵、史浩、汪纲再增亭台池苑,遂成规模。西园在宋亡之后渐废。元代时,著名诗人杨维桢寓居于此,首创“诗巢”,后改名“龙山诗巢”。清代时西园仅存庞公池一隅。2000 年,在原址上依据宋代园林布局重建西园,占地2.69 万平方米。全园以庞公池为中心展开布局,池中水深映翠,池周青竹摇曳,柳丝低垂,并有湖石假山点缀其间。园中建有楼、堂、亭、台、廊等建筑,古朴典雅,文化内涵丰富,是西园中的亮点。小桥流水、芳草绿茵,有杏花春雨江南之胜。

  ​仓桥直街为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内一条街河相依的传统街巷,南北走向,北起城市广场宝珠桥东侧,南至人民西路,全长810 米,宽5.4 米至6.9米不等,石板路面。古时,官府的各种库仓多建在府衙周围,尤其以府衙东北面最为集中,有苗米仓、如坻仓、支盐仓、常平仓等,后遂将环山河东北面的一座桥以仓名之,称为仓桥,而与仓桥相连的这条街巷即称为仓桥直街。

  仓桥直街临街房屋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多为清末民初时的传统民居。有各式台门43 个,集中反映了街区的建筑特色和历史风貌。如,华家台门,清代建筑。原为华源泰锡箔店和华氏五房合居之地,现存三进三间,各有厢房相连,保存完整;冯家台门,民国建筑。五间二进二楼,门斗、石窗雕刻精致。沿街开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书画馆、戏曲馆、黄酒馆等。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史料陈列馆座落于此。沿街酒肆、茶楼、店铺旗幡招展,嵌有花窗的白墙,满堂棕漆的排门屋,青石为门枋的石库台门,花格门窗的仿古木楼。“下店上宅”、“前店后宅”、“深宅大院”的传统居住空间格局,真实再现了绍兴传统街巷的特色。

  2003 年9 月,仓桥直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评选为2003 年“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在历史文化街区内,还有府直街、府横街、偏门直街、龙山后街、宣化坊、太平弄等几条传统的街巷和保存基本完整的传统民居,历史遗存较多,文化内涵丰富。街区内的一条环山河,因环绕府山而得名。环山河由南向北又折而往西与环城河相通。河上架有数座巧思迭出、造型各异的石桥,如马蹄拱形的锦鳞桥、七折边形的宝珠桥、半圆形的大木桥等,都是历史悠久的石拱桥,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河道东西两侧的民宅,粉墙黛瓦、明净淡雅。临水建筑设沿廊、埠头。乌篷船在水中舟楫来往,“古城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形成了绍兴水城的独特景观。

  名人故居是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璀璨明珠。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故居位于环山河南侧,是范文澜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处,系清代建筑。故居原为三进三开间平屋,现存正屋一进和东西两厢及门斗。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清简府第,位于偏门直街,为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孙清简府第,明代建筑。孙府坐北朝南,今存大厅、香火堂(座楼)和东西厢房。三重檐结构的明代香火堂弥足珍贵。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以其众多的越国遗迹、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的城市格局、丰富的人文景观,形成了该街区幽远、古朴的风貌特色。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