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绍兴市政协成立30周年专栏 >> 我与人民政协文章专栏
政协初建时期工作片断回忆
发布时间:2013-11-06 来源:市政协办浏览次数:字体:【

魏道民

  1983年7月,省委决定绍兴撤地建市,随即筹建市委、市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召开人大、政协的一届一次会议。9月,我随政协筹备组人员在市 委统战部长张鸿云同志前往宁波学习取经。“文革”时期,极“左”思潮泛滥,政协被看作是“牛鬼蛇神”的聚集场所,停止了一切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地方政协逐步恢复活动,但因工作衔接、人事变动等原因,大家都在学习探索中。如果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绍兴市 ( 县级 ) 政协一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和几次座谈会,政协机关只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谈不上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不过,我们在宁波期间,还是学到了不少有关政协组织 建设和开展活动的知识。

  政协机关成立后,首先碰到的是办公用房问题。原来地委专署留下的 房子,容不下市级机关,人大、政协临时被安置在机关幼儿园腾出的四楼。 人大、政协各三间,每间约 20 平米,领导和工作人员一起集体办公。而且, 不时受到下面幼儿活动嘈声的干扰,真是有苦难言。有关会议都在绍兴饭 店召开。当时政协机关人员编制定为 24 人,陆续调来连会计、打字、驾驶员

  在内只 10 多人。工作伊始,人少事多,起早落夜,十分忙碌,印发通知、文件, 多在晚上加班加点。1985 年,政协和人大一起搬到北后街 24 号 ( 现市委老 干部局所在地   ),办公用房扩大改善了,机构和人员同时增长,具体安排仍显 得紧张,政协主席和秘书长一起挤在一间 8 平米小室。幸而有一个近 400 平米的大会议室,大小会议可以在这里召开,再不必奔波他处。开始,政协机关配备一辆上海牌轿车,不是谁的专车,几个领导优先使用,下边同志工 作需要亦可动用。机关干部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和公交车。一年多后,增加了一辆日产的尼桑二手车,当然方便了工作,尤其是在接待外地来宾 时。1984 年,我们接待外地来客36批,738人。1985年增至59批(平均每月5批 ),765人。那时的接待任务也是繁重的。

  1983年11月,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召开后,各项工作逐步地全面展开。当时,王尊贤主席从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的现状考虑,认为在进行政协统战 理论学习的同时,亟需向外地和实际学习。1984 年 5 月,组织各县 ( 市 ) 政 协领导和有关委员北上江苏南京、扬州、南通、苏州、无锡等地参观考察,听 取介绍,交流信息,座谈讨论,寻求共识,主要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年 11   月,南下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学习取经。这次特地到福州中日 合资日立电视机厂、沿江农贸市场、马尾经济开发区以及厦门经济特区实地 参观,扩大眼界,增长见识,看见人家的新气象和新事物,想想自己的差距和 不足。其次,重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强调知情才能出力,建言献策,有的放 矢。根据当时市委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分别组织力量下乡 下厂搞调研,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王尊贤同志带队下基层调研时,关心和重视干部的作风建设。经常告 诫大家要求真务实,不作表面文章,在作风上作出表率。一次,在诸暨郊区 考察一民营企业后,时值中午,厂长邀请大家吃中饭,王尊贤同志婉言谢绝, 立即驱车匆匆赶回绍兴,到家已是下午  1  点了。另一次,在嵊州参观一个制 鞋厂时,有些同志对该厂生产的新式休闲鞋颇感兴趣,向厂方以出厂价买了 几双。事后王尊贤同志得知此事,向大家提出了批评,强调注意影响,下不 为例。那时,我们下去工作,都在宾馆就餐,二菜一汤 ( 小盘 ),自付 5 元,与 出差误餐补贴大致相当。

  政协初建时期,根据省政协的统一部署,我们完成了二项比较特殊的任务。一是推动和帮助有关部门落实政协委员在“文革”期间遗留的政策问题。1983 年 12 月,省政协派出以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戴光同志为组长的调查组来

  绍兴检查落实情况。据当时统计,我市四级政协委员 1129 人中有 242 人提出需要解决的 350 个问题。经过大家近二年的不断努力,在 242 人中有 236人提出的 342 个遗留问题得到落实。如归还强占的房产 14 处,发还查抄的文物书画 23000 多件,书籍 16 万多册。辛亥革命先驱陶成章孙子陶永铭,章太炎侄孙女章廉提出的问题均得到了解决。二是发动和调查民主党派成 员中有港、台和海外关系的对象,鼓励他们加强联系,宣传祖国改革开放的 喜人形势。1985 年 1 月,省政协王家扬主席亲自来绍兴了解检查进展情况。 强调继续清理“左”的影响,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和鼓 励他们引进资金,在家乡创业发展,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当时初步统计, 我市民主党派成员中有境外、海外联系的 112 人,联系对象 336 人,通讯通汇的 250 人,包括各个方面的人士,这为开展广泛的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 中心任务服务创造了条件。

  时光飞逝,一晃已是 30 年。作为政协工作的一个老兵,忆昔思今,浮想 联翩。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组织和实践,在党的统一领导下, 高举民主团结的大旗,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能,各项工作已步入制度化、程序 化、规范化的轨道。人民政协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前程远大,大有可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第一届绍兴市政协副秘书长、二届秘书长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